《洞察力:少数好选择的巨大影响力》读书笔记
“我们能不能聪明的更早一点,而不是更晚?”
这是这本书想要探索的问题,它的素材来自于作者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提出的以下问题的回答:“想象一下,你将不久于人世,而且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你可以把一两个深思熟虑且有用的建议传给你年轻的成年子女。这是你唯一能留下的遗产–他们会理解并在生活中应用的深思熟虑的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
主要关注技术,读书,摘抄,杂谈,文章评论,工具分享,工作流,灵感,英文学习,注意力管理,深度工作等方向
“我们能不能聪明的更早一点,而不是更晚?”
这是这本书想要探索的问题,它的素材来自于作者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提出的以下问题的回答:“想象一下,你将不久于人世,而且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你可以把一两个深思熟虑且有用的建议传给你年轻的成年子女。这是你唯一能留下的遗产–他们会理解并在生活中应用的深思熟虑的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叫Pieter Levels,他是数字游民网站:Nomad List, Photo AI 和远程工作招聘网站Remote OK 的创始人 , 他的推特 bio 写到他每月总收入超过20万美元。它还为这本书专门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网站, 电子版售价 $30, 每月光靠这本书收入 3 万美元以上。
书中大多数想法我都很有共鸣(虽然可能永远成为不了他这样性格的人),用一个例子说明作者的性格,他博客里有一篇为什么我遥不可及,也许你也应该如此,里面写道:
时间相当紧张。如果我开始回复每个人的信息、打电话或接手其他人的项目,我一天的时间就不够用了。我就会开始不去健身房,不去散步,不去做爱,也无法再做深层次的工作。我的健康、人际关系和工作都会慢慢开始崩溃。我知道这一点,因为以前发生过很多次。这个时间表很适合我,我不想也不需要改变它。
如果我每天回复大约 50 条信息,每条信息花费 5 分钟,那么我需要 4 个小时才能回复完每一条信息。那就没时间深入工作了。
我的很多新创意都是经过数周、数月,有时甚至数年的时间在脑海中慢慢酝酿出来的。不受干扰的思考和工作时间有助于我进入这种状态。这就是我喜欢 “异步 “生活的原因。
我对合作不感兴趣,我喜欢独自工作。或者与我雇佣的人合作。如果我雇的人是我找来的,你不需要给我留言。
我对为别人做客户工作不感兴趣,我从来没做过,我的目标是永远不要有老板,反正我很难与人共事,我赚的钱足够多,所以我不需要老板。
我对修理你的打印机或 WiFi 路由器不感兴趣。
我对你翻译我的网站或书,或制作我书的音频或纸质版,或重新发行我的书不感兴趣。我独自工作,并乐于保留 100%的收入。谷歌翻译很好用,纸质版已经过时了。
另外我注意到他的官网 https://levels.io 直接跳转到了他的推特主页,想必推特这个平台对作者来说很重要。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真诚的重要性:
因为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我们喜欢开放、诚实和真实的人。为什么?我们被各种狗屁营销信息轰炸。你以为我们为什么都安装了广告拦截器?我们想要纯粹。我们想要真实、有机的东西!那么,让这些人关注你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真实!
这一点对我的受用最大。以下是我高亮的一些内容(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就够了):
在阮老师的一期周刊里看到对这本书《加速》的推荐,所以下载后匆匆过了一遍,感觉和作者相处起来,应该属于压力很大的那种,但是作者的这种行事风格确实也自成一体,摘抄一些高亮语句到这里:
半年前在 Twitter 上刷到一位女士 A 吐槽她在 Tinder 上遇到的一个男的 B 时,我才第一次听说这本书。随后搜了一下维基百科,看到有人曾评价这本书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我还记得那位女士是这样吐槽的:
B:你有哪些兴趣爱好?
A: 我喜欢看书
B: 你都喜欢看什么书?
A: 我挺喜欢《米德尔马契》
然后就是一段尴尬的沉默。这就是 A 为什么不想和 Tinder 上男的谈论读书话题的原因。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敢给这条推文点赞的原因。)
所以我立刻默默下载了这本电子书,随后断断续续用 2 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这本 900 多页的巨著。看完之后觉得非常值得一读,想推荐给所有人。
《米德尔马契》出版于 1871-72 年,是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一部小说。以 1829 年至 1832 年间虚构的中部小镇米德尔马契为背景,探讨了许多主题,包括妇女地位、婚姻的本质、理想主义、自利、宗教、虚伪、政治改革和教育等方面。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Everything is F*cked》 , 作者之前写过一本《不被操蛋的生活折磨的微妙艺术:过上美好生活的反直觉方法》,我之前分享过我的阅读笔记. 这两本其实都是自助类书籍,对于这类书籍我每次都抱着一种看看这个作者又思考出来什么狗屁来,然后尽量快速阅读。(也就是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阅读,而不是抱着一种阅读真理的态度)
看完这本之后,我会觉得作者的论点有点意思,但又没有提出足够多的论据证明他的论点。但是鉴于这些论点也挺值得探讨,所以我还是想分享一下作者(一个白人男性)的思考。
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我刚发布的沉浸式双语网页翻译扩展后翻译的第一本英文电子书。首先在离线电子书网站导入 epub 文件,使用扩展翻译后保存为离线 html,再使用 html to epub 工具重新导出为电子书,最后发送到 Kindle 和手机上阅读。
此书的观点(通过我的转述)被我的 partner 评价为西方老白男教我们东亚人如何忍受痛苦(事实是教西方 Z 时代如何忍受痛苦)的作品。
看大多数哲学家写的书都很不容易看下去,但是罗素的书,竟然能看得下去,看完之后发现过去 100 年了,但是罗素时代人类的问题,到现在依然没变,反而在某些方面更糟了。
这本罗素全集共 4 册,我只看了其中的 2 册《我的信念》,《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另外两册是《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自由与组织》,属于我看不下去的哲学书。罗素本人是一位对于全人类甚至动物都充满爱意的自由主义者,有很多章都谈到如何才能实现美好的人生,以及如何才能实现美好的社会。他也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平等主义者。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以一直也在思考人类如何才能不自我毁灭。总之,读罗素能让自己的眼光和价值观变得不那么狭隘,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我很喜欢他的这句话:
人类未来最大的希望就在于想方设法地扩大同情的广度,加强同情的力度。
这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比如臭名昭著的,发出天问“你要自由干什么?”的李子旸老师,在上海封城饿到自己之后,竟然开始说人话,并且开始频繁炸号了。
以前断断续续看过,前两天翻出又看了一遍。我发现读书这个事啊,每次阅读体验都不一样。尤其是上次阅读的时候还没经历过这抗疫三年。王小波用这句话总结这本书:
这个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卑有序,实际上是乱糟糟的
经常在微博上看到友邻引用这句话: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我一直都不敢回,因为我还没看过百年孤独。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给这本书营造出了一种很难读的感觉,我读完后,我感觉不仅不难读,恰恰相反,它还非常容易读,文字非常的精妙,情节也异常的精彩且丰富,除了名字有点绕之外,但是名字就算不记得也不是很影响阅读体验,我看完之后,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的文字,应该有不少作者受了马尔克斯的影响,因为我在书中经常能看到很熟悉的描述语气。
大多数书都记录在读书记录里 ,这里记得基本都是一些没咋读完的书,或没啥必要单独列出来的书。
我很惊讶这本1969年出版的《尤比克》竟然能如此精确的预测如今的科技副作用。比如:
从这个视频中知道的这本书,但实际上它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基本上是以经验为基础,而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想法。
最好的部分是前言。但它不是由作者写的。也许我应该读一些写前言的哥们写的书。
另外摘抄了一些英文原文在English Version
我十分清楚阿富汗人的双重标准,身为男性,我占尽便宜
而如今,这个妇女,这个母亲,带着令人心碎的渴望,讨好微笑,对眼中的希望不加掩饰。我对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感到畏怯,而这全都因为,我赢得了那场决定我性别的基因博彩。
你听过纳斯鲁丁毛拉的故事吗?他女儿回家,抱怨丈夫打了他,你知道纳斯鲁丁怎么做吗?– 他也揍了她,然后让她回家告诉她丈夫,说毛拉可不是蠢货:如果哪个混蛋胆敢揍他的女儿,毛拉会揍他的妻子以示报复。
以前看过电影追风筝的人,当时没什么感觉,因为感觉好像就是在歌颂朋友之间的友谊,最近在英语练习的聊天室里遇到了不少穆斯林,然后又在排行榜看到这本追风筝的人,所以就开始读了。
这是作者的处女作,里面有一些情节有点过于巧合,给人一种不够现实的感觉。但是总体是展示了阿富汗的苦难和作者和哈桑之间的友情,背叛,罪恶感和救赎。我在书中更感兴趣的反倒是伊斯兰教对女性的控制,规训。如果说阿富汗的男性生活的很惨的话,那么阿富汗的女性生活的更惨。这有个简单的视频可以帮助你了解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历史
对更积极体验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体验。而且,矛盾的是,接受一个人的消极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经历。
有一点刻薄,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读到这样的声音。有点像强者之音。心理强大的人看了之后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但是我觉得抑郁症看了之后可能会觉得 bullshit.
如果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决定只从事他喜欢的工作,我们今天可能会发现他是洛斯阿尔托斯禅宗中心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激情假说使人们相信,在某个地方有一份神奇的“正确“工作在等着他们,如果他们找到它,他们会立即意识到这是他们注定要做的工作。当然,问题在于,当他们找不到这种确定性时,坏事就会随之而来,比如长期跳槽和严重的自我怀疑。
我很难找到一位我几乎喜欢他的每一个作品的作家,如果一定要选,Cal Newport必须在这个名单上,他在纽约客上也拥有一个专栏,里面的文章也都是我喜欢的。
这本《如此优秀以至于他们无法忽略你》是作者在 2012 年,也就是他的职业生涯早期的作品,这本读来没有他后来写的《深度工作》中那样更有说服力。但是也给我带来不少启发,特别是我现在的状态挺符合书中描述的那种,处于喜欢控制感,喜欢为激情工作,但是还没积累够职业资本的阶段。
去年看到一个视频在做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我还以为是一个本新书,直到我看完之后,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本近几年才出版的书,直到我去看了豆瓣的评价,才知道这本书竟然是 70 年前,20 世纪 50 年代的作品。一本好书的生命力就体现在这里。全书以丈夫的口吻,在一直找出妻子鄙视自己的答案,把心理描写的非常让人入戏,我曾以为,男性作家的心理描写都不怎么样,但是看了这本之后,我觉得作家就是作家。特别推荐给现在有在恋爱,或者已经结婚的人。
就是这样,他想解放别人的女人,而不是自己的女人。
随着最近《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电视剧的播出,又开始重新看这本书了。
“说道说道别的人怎样,咱们又是怎样。” 乔治说:“像咱们这样的人都没有个亲人。他们刚攒了点本钱,马上就挥霍光了。他们在这个世上就没有一个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咱们可不是这样。”伦尼开心地叫道,“现在说说咱们是怎么样的。” 乔治沉默了一会儿。“咱们可不是这样。”他说。 “因为——” “因为我有你,而且——” “而且我有你。咱们彼此照应,就是因为这个,咱们是真正有人关心的人。”
这本比上面那本《愤怒的葡萄》早两年,很现实的描绘了穷人破灭的梦想。
数年来厂商尽力使汽车跑起来安静无声,谁能够想到有一天还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和数以千万美元的成本添加声音?
从生活中到机器人,各个方面探讨了良好的交互设计是怎样的,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有好多东西,你从来没有注意到/想到,看完之后有助于一个高质量的生活。
等到没有鞋子、没有衣服、没有食物,连希望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还有枪。
1939 年出版的一本书,我是在《华氏 451 度》电影里看到焚书行动中一个即将被烧死的妇人,她在死前手中拿着这本书,果然很惊艳,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力量感。非常配得上这本被誉为为穷人写的书。我在这本书里摘录了大量内容,要知道这可是一本小说啊,竟然能摘录这么多内容。强烈推荐。
主角一家人在艰难的生活中,是女性的力量在支撑整个家庭。真棒!
别让那些杂种骑在你头上。
原名:The Handmaid’s Tale, 链接:使女的故事
我太爱女性作家写的书了,我本身天性并不敏感,所以很多书里的心理描写都会让我想快速阅读过去,但是女性作家的文笔写出来的心理描写,特别的能让人共情,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特别的吸引读者阅读。原著确实比电视剧带给人更多的信息,之前曾经 3 次尝试看使女的故事的电视剧版,但是每次都有点摸不着头脑,看完原著后再去看剧,一切都 make sense 了。
这本书电影似乎比小说更能表现故事情节,怀疑写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有影视化的打算。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其实阅读体验不是太好。
原名: The Testaments, 链接: 豆瓣
一旦你认为千真万确的事被证明是假的,你就会开始怀疑所有的事
这是作者在时隔 30 多年之后为使女的故事写的续作,我只能说比原作更加精彩,难以想象这是作者在 80 岁发布的小说续作。更多的视角来回顾基列共和国是如何成为基列共和国的。
英文原名《Stolen Focus》,地址
为什么注意力危机这个问题很重要?
这本书非常有作者自己的风格,全文读下来行云流水,读完之后你会对创作有新对认识,强烈推荐。
每个艺术家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你从哪里得到你的想法?” 诚实的艺术家回答,“我偷的”。
原书标题: Too Soon Old,Too Late Smart
有点社达和刻薄…基本上就是劝说我们不要太抱怨,我们已经失去了抱怨对诉讼时效,世界上伤心对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勇敢点,乐观点。
运转良好的家庭善于让孩子离开,功能不佳的家庭往往会抓住他们。
我们大多数童年创伤的诉讼时效已经过期。
除非能得到第三样必需品,才能成功的反抗。第一样:信息的质。第二样:消化信息的闲暇。第三样:依照前两样的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
又一本反乌托邦小说,设定很新颖,但是感觉行文有点不够通畅。
印尼 Etc. (豆瓣) (douban.com) , 作者用一种温暖人心的方式向我们缓缓的讲述了在印尼的故事,看完之后你会对印尼有更多的认识。值得一看。
2000 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结构的作品,学到了另一种写作手法。但是作品的故事有点离我太远,所以不是很能共情。但是还是喜欢作者的文笔。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语言优美动人,但是对我来讲有点无感,可能是因为讲的是大洋彼岸的 20 年代的故事吧。故事也有点简单。反思了美国梦,虚荣,和当时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