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看进去普通人能看懂的哲学书,这本《良好生活的哲学》就是这种。全书围绕着苏格拉底之问展开:“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作者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一直讲到现代。读下来感觉作者比较推崇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也感受到作者也喜欢中国的老庄。
感谢这本书再一次提醒我去审视自己的生活。
摘抄🔗
苏格拉底之问: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王尔德:“大多数人都在盲目从众,思想是借来的,生活是仿来的,情感是套用别人的。“
将哲学仅仅局限于大学和知识分子圈子之中,会把那些没有获得入学人资格的人拒之门外。在被排除在外的人中,就有相当数量的人渴望知道有关人生最好的、最深刻的、最有见地和最有帮助的言论和思想,以便他们自己反思这些问题时的借鉴材料。
我们可以有效度过的仅仅有 26 年。这 26 年可以用来生活真正的生活、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寻找意义、去为个人的存在辩护。站起来、观察这个世界、竭尽所能贡献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也从世界上获得最好的回报。
严肃认真地为自己回答苏格拉底之问,你的生活可能因此而彻底改善
不思考如何回答苏格拉底之问就是背叛自己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偷懒。更糟糕的是,这不仅把自己拱手交给规范,而且相当于把自己交给别人的手中,任凭他人随意操纵,因为那些人知道大多数人都不思考这个问题。
忽视苏格拉底之问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是在梦游, 是在错过一次次机会。俄罗斯有句谚语说“我们出生在一片开阔地却死在一片森林中“。对这句话的一种解释是,当我们开启生命之旅时,有许多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但如果我们不主动选择,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选择所受到的限制会越来越多,直到不知不觉陷于最后的圈地之中——没有了任何选择,只能被必然性的灌木丛悄然压住而动弹不得。
我将用“规范性“这个词来展现当前流行的社会心态、意见习俗、传统和期望的网络。当然,这个词不具美感,但它比“时代精神“和“时代思想“的替代选择更好。因为思想的浅薄,人类太容易将其结实为某种代理人—如精灵或上帝—这是威胁的思想滑坡。因为社会不是一个代理人而是一个由数千万社会单位组成的无声力量。每个人只要略微意识到如果他们意识到的话,他们正在将这些心态和期望强加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缺乏意识正是问题的部分内容。规范性承载的重量有时甚至是摧垮人的承重负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它要对如此多也许是大多数生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负责。
值得过的生活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由个人自主选择的生活。知识是美德,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时就不可能做错事。值得过的生活是个人因为刻意选择而拥有的生活,而“刻意“的意思是在思考的基础上。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因为它不是自己的生活—充其量只是别人对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
伊壁鸠鲁把欲望归结为三种:自然且必要的欲望: 吃,睡和交朋友,自然但非必要的欲望: 性生活,不自然且非必要的欲望:其中主要案例包括追求财富权利和地位
“无为”的字面意思是“不行动”,并不是完全不做任何事。正如刚才所提到的,“毫不费力”是更准确的解释,意味着以“轻松、不强求、不用力追求”的方式去做事。
当人们成名后,才意识到成名给他们带来的束缚,以及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限制。 成名使其成为好奇、窥探、诽谤、辱骂的目标。还有那些令人逆反的讽刺。 甚至敲诈勒索都会接踵而至。那时,他们才会明白名不见经传和平平淡淡有多幸福。
幸福研究明确无误地表明,衡量生活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自主意识,即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以及因自己的身份和所作所为而受到重视,即价值感。这两个因素都不取决于地位或收入。
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回事。最近的一些幸福研究表明了神经地质多巴胺和血清素的不同作用。前者与快乐有关,后者与幸福有关。快乐的活动如进食、购物、饮酒、做爱等会刺激多巴胺分泌。这种物质的负面影响是,它会促使人们不断重复快乐的活动,以至于无论对行为还是对物质都能上瘾。相反,血清素与情绪稳定、平静、满足和良好的睡眠有关。血清素水平低与抑郁、攻击性、焦虑、记忆功能障碍、冲动和失眠有关。这些感染都会损害幸福感。我们的结论是,从事能够促进血清素分泌的活动,比如享受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为社区做出贡献、健康饮食、定期锻炼、睡个好觉等,均容易产生幸福感。
拥有一个朋友,意味着在宇宙中并不孤单。你与另一个生命及其兴趣和目标建立起联系。它意味着有义务把自己的时间和心思奉献给另一个人作为馈赠,并获得相同的回报。这是自愿的、宝贵的、令人满足的和建设性的礼物。
值得过的生活,必须明显胜过不存在。值得过的生活,必须值得永远不停地过下去。
对幸福缺乏洞察力的人, 不会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