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的哲学》读书笔记
我只能看进去普通人能看懂的哲学书,这本《良好生活的哲学》就是这种。全书围绕着苏格拉底之问展开:“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作者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一直讲到现代。读下来感觉作者比较推崇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也感受到作者也喜欢中国的老庄。
感谢这本书再一次提醒我去审视自己的生活。
Owen's Blog > All Categories > 全部博文
主要关注技术,读书,摘抄,杂谈,文章评论,工具分享,工作流,灵感,英文学习,注意力管理,深度工作等方向。
我只能看进去普通人能看懂的哲学书,这本《良好生活的哲学》就是这种。全书围绕着苏格拉底之问展开:“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作者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一直讲到现代。读下来感觉作者比较推崇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也感受到作者也喜欢中国的老庄。
感谢这本书再一次提醒我去审视自己的生活。
嫉妒正是当今困扰人类的重大难题之一,且情况正日益恶化。科技进步放大了滋养嫉妒的温床,而社会规范却未能与时俱进地适应这一现实。讨论嫉妒理应像谈论焦虑一样被接纳,尤其因为前者常会助长后者。但我们因惧怕评判而保持缄默,任由其经年累月地啃噬内心。
你会嫉妒那些已经达到你所渴望的状态、但与你差距不大的人。那些与你差距过大的人会成为激励的源泉,而非嫉妒的对象。
首先,交流是异步的,这意味着对话并非实时进行。人们可以花时间精心组织想说的话,也就是说在对话开始前就已经在自我修饰。而一旦获得编辑的能力,就意味着有机会筛选并决定如何呈现自我形象。这导致每个人都展示着生活的精修版本,或者说我称之为“精致自我的化身“。每个想法都被雕琢得光鲜亮丽,每句话语都带着吸引眼球的目的。这使得社交媒体成为人人散发着自信光环的场所,而所有参与者都心知肚明:分享内容与真实自我之间始终存在距离。
如何摆脱嫉妒?
获得自由或许能证明一个人能力出众,却远不能证明其心怀慈悲。你或许渴望向能人学习,但最让你感念的,永远是那些拥有至深爱心之人。
每个人都渴望健康、自由(通过财富或意识形态)、拥有目标感以及被爱。无人能例外于此。
虽然金钱确实无法直接买来强健的体魄,但现实是它能为你提供实现这一目标的资源。若你体态欠佳,可以聘请私人教练督促你共同踏上健康之旅;若需改善饮食,则有能力购买有机食材和各种营养补剂。金钱能放大自律的成效,但若缺乏自律根基,就如同将巨额数字乘以零——终归徒劳。
自主自由是指你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随时与意中人为伴。本质上,这是对注意力的掌控权,以及你如何分配它的自由。若你拥有足够的财富,就无需将精力耗费在追逐金钱上,这意味着你不必违心为他人工作,或是解决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这正是金钱能够有效撬动的杠杆之一。
转移自主权是你赋予所爱之人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和任何人做任何事的能力。它意味着你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也取决于是否为所爱之人提供了适宜的成长环境。你对自由的理解超越了自我范畴,还必须包含你帮助最亲近之人获得的那份自由。
播客: 公司长成什么样,你才想要去上班?|对谈创业投资人 Jessie
学霸猫的“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让不想努力的年轻人一键变身“贵妇”的魔法
大多数人通常是这样用 AI 的:他们会问“巴以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或者”量子计算是如何工作的?“ 而 AI 会尽职尽责地提供一个概括,通常是一个平衡的、中庸的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但缺乏深度。
我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用的,因为这很自然,当我们手握一个看似无所不知的强大工具时,第一反应确实是让它告诉我们该怎么想。但昨晚和朋友 Daniel 聊天时,他却分享了一个让我醍醐灌顶的方法:利用 AI 深入学习特定主题。
基于 RSS 和 notion AI 打造三级信息阅读 Workflow
最近 2 个月开始疯狂收听小宇宙上的播客,已经听了 120+ 小时,特别想感谢里面几位女性主播,她们让我在 31 岁时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 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这样相处,她们之间有着真诚的友谊和对彼此的支持,看问题时既敏锐又有深切的共鸣和同理心,她们愿意真诚地分享脆弱,也敢于大声地说出她们的欲望,感受和诉求,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其他女性(和男性)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小宇宙有点像早期的知乎,但是更真诚,更自由,更进步,也更有温度,同时,审查的大手还没有特别的伸到这里,所以,为什么不一起享受一下这个甜蜜的时期呢~
来个技术的!
在写了很多篇“各种链接”之后,我意识到我不喜欢按照这种“周刊”式的方式写东西,我更喜欢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有点类似常青笔记的概念。为此我准备再造一个轮子 来实现这件事。轮子造好之前,可能还要继续用这种方式。
这篇文章里不会讨论笔记/写作的重要性,引用一下《How to Take Smart Notes》作者 Sönke Ahrens 的说法:”如果你改变了对写作重要性的看法,那么你会改变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看法。”,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 Capacities 组织笔记的方式,以及我对这种方式的认同。对笔记长期主义者来说,我认为这种方式就是最可持续的组织办法。
想象一下,当你打开笔记时,有一个大按钮问你是否要创建一个短想法、一个 Quote、一张图片、一个链接、一本书、一个地点或者是一个人,而不是首先问你要放在哪个文件夹或者要加什么标签。
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我们会自然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将类似的项目组合在一起,以此来理解它们,我们按照“刻板印象” 而不是“文件夹”模式来认识整个世界。
所以建立笔记前,先选择这个笔记的类型并不会让我们觉得有困难,这还会让我们的笔记更加原子概念化。
这样下来,我们的整个第二大脑都会由基于类型的对象组成,我们可以创建任何类型,为这些类型设置任何属性。它有一个完善的全文搜索,你可以在任何对象里用 @ 引用其他对象,你可以在对象创建之后把它归到某个 Collection, 也可以为某个对象打 Tag.
当你建立起这样一个基于对象的第二大脑数据库之后,你可以用它提供的强大的过滤条件来任意创建不同的视图。
“我们能不能聪明的更早一点,而不是更晚?”
这是这本书想要探索的问题,它的素材来自于作者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提出的以下问题的回答:“想象一下,你将不久于人世,而且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你可以把一两个深思熟虑且有用的建议传给你年轻的成年子女。这是你唯一能留下的遗产–他们会理解并在生活中应用的深思熟虑的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叫Pieter Levels,他是数字游民网站:Nomad List, Photo AI 和远程工作招聘网站Remote OK 的创始人 , 他的推特 bio 写到他每月总收入超过20万美元。它还为这本书专门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网站, 电子版售价 $30, 每月光靠这本书收入 3 万美元以上。
书中大多数想法我都很有共鸣(虽然可能永远成为不了他这样性格的人),用一个例子说明作者的性格,他博客里有一篇为什么我遥不可及,也许你也应该如此,里面写道:
时间相当紧张。如果我开始回复每个人的信息、打电话或接手其他人的项目,我一天的时间就不够用了。我就会开始不去健身房,不去散步,不去做爱,也无法再做深层次的工作。我的健康、人际关系和工作都会慢慢开始崩溃。我知道这一点,因为以前发生过很多次。这个时间表很适合我,我不想也不需要改变它。
如果我每天回复大约 50 条信息,每条信息花费 5 分钟,那么我需要 4 个小时才能回复完每一条信息。那就没时间深入工作了。
我的很多新创意都是经过数周、数月,有时甚至数年的时间在脑海中慢慢酝酿出来的。不受干扰的思考和工作时间有助于我进入这种状态。这就是我喜欢 “异步 “生活的原因。
我对合作不感兴趣,我喜欢独自工作。或者与我雇佣的人合作。如果我雇的人是我找来的,你不需要给我留言。
我对为别人做客户工作不感兴趣,我从来没做过,我的目标是永远不要有老板,反正我很难与人共事,我赚的钱足够多,所以我不需要老板。
我对修理你的打印机或 WiFi 路由器不感兴趣。
我对你翻译我的网站或书,或制作我书的音频或纸质版,或重新发行我的书不感兴趣。我独自工作,并乐于保留 100%的收入。谷歌翻译很好用,纸质版已经过时了。
另外我注意到他的官网 https://levels.io 直接跳转到了他的推特主页,想必推特这个平台对作者来说很重要。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真诚的重要性:
因为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我们喜欢开放、诚实和真实的人。为什么?我们被各种狗屁营销信息轰炸。你以为我们为什么都安装了广告拦截器?我们想要纯粹。我们想要真实、有机的东西!那么,让这些人关注你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真实!
这一点对我的受用最大。以下是我高亮的一些内容(能引起你的阅读兴趣就够了):
当每个人都被社交媒体分心时,成功人士却加倍努力学习一项被低估的技能
双11的时候入手了一个 Kobo Libra2, 一直没找到时间鼓捣,这周终于有时间自定义了一下了,毕竟我购买这个设备就是为了更方便的使用 epub 格式的电子书,以及能比 Kindle 多一点可以 Hack 的部分。这篇文章记录一下我的设置,以防下次需要重置。
我目前还没有深入使用,所以还不确定这个墨水屏电子书阅读器值不值得推荐,所以本文只记录我的设置过程。
我发现程序员雇员好像经常会为老板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这些事可做可不做,但是因为老板花了高价雇了你,所以你必须有点事儿做。
在这种日常的损耗中,程序员的潜力被极大的浪费了。而实际上当程序员有时间做自由探索的时候,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可能会有更多的开源项目被持续的维护,或者做出更多的小型创业项目)。我认为老板应该在内部创建一个好的创业文化,鼓励程序员发展自己,创业,甚至单飞。这反过来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路人好感。
晚上遛狗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种神奇的雇佣方案,似乎对老板和(愿意这样干的)程序员都比较友好。
在挪威,您可以浏览每个人的纳税申报单,但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您可能不想这样做 (双语机翻译文)
为什么我不想把我的自由设计工作室发展成一家外包公司 (双语机翻译文)
为什么计算机程序员不应再自称工程师 - 大西洋月刊 (双语机翻译文)
前几天我从沉浸式翻译用户群得知,有一则 V2EX 上的帖子指控沉浸式翻译假开源:《10k+ star 的项目也搞假开源》,虽然这则帖子里面也有一些情绪化发言,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帖子,实际上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开源和各种 License 的新知识,我也很庆幸是现在学到这些,而不是更晚。
再者,当我完成这篇回应后,我突然意识到博客是一个回应此类事件的绝佳平台,博文的长度可以让你不受限制地,完整地表达你的想法,包括很多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但是如果在论坛上进行一来一回的辩论,很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执甚至升级为攻击。博客就不一样了,我在这里写东西非常有安全感,我愿意在这里剖析自己的问题,我会在写的时候反省自己,即使本文又臭又长,阅读时长可能超过 15 分钟,但是在这里写下的文字的确不会让我感到有压力。
我也意识到要说服一个对你持有反对观点的人非常之难,再加上帖子里用户的各种关切,又都有其合理性,所以这样就更加无法说服别人了。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做一些记录,给关心此事的人提供更多的细节,反省,解决社区里的关切,以及分享我从中学到关于开源的新认识。
我在上篇文章中畅想了一种有钱后做慈善的方式,通过提供基本收入给员工,让员工专心发展自己,而实际上我才是那个最想被发送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员工。
幸运的是,我目前处于一个比较不错的阶段,没有房子,没有负债,没有特别热衷(并且需要花不少钱)的爱好,不准备生孩子,有一定的储蓄(在维持我目前的生活状态下(低物质欲,学会省钱),至少可以失业 10 年以上。
看到好多有钱人做慈善靠捐一笔大额的钱给学校或者别的什么,如果是我,我就不这么做。
07.19 更新:意外得知此文竟然被一位真正有钱的老板看到,并且还严肃的讨论了可行性。。 所以我修改了一些内容,使之看起来更加现实一点。
08.19 更新:Jasper 启动了《潮汐青年》计划,计划招募 5 个人,为他们交纳北京社保以及每月 7000 的基本收入,按每年续约。 我非常开心听到这个消息。
(注意 :Jasper 并非上面提到的真正有钱人。)
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明明在社交网络上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为什么大家都说社交网络纯属浪费时间?那假如我在社交网络上关注的都是精心筛选过的用户,那么刷社交网络还是很浪费时间吗?
阅读文章比刷社交网络要好吗?
读书又比阅读文章要好吗?
最近在用遛狗的时间读一本叫《打造第二大腦》的书,读完之后,我对此有了新的想法。
在阮老师的一期周刊里看到对这本书《加速》的推荐,所以下载后匆匆过了一遍,感觉和作者相处起来,应该属于压力很大的那种,但是作者的这种行事风格确实也自成一体,摘抄一些高亮语句到这里:
半年前在 Twitter 上刷到一位女士 A 吐槽她在 Tinder 上遇到的一个男的 B 时,我才第一次听说这本书。随后搜了一下维基百科,看到有人曾评价这本书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我还记得那位女士是这样吐槽的:
B:你有哪些兴趣爱好?
A: 我喜欢看书
B: 你都喜欢看什么书?
A: 我挺喜欢《米德尔马契》
然后就是一段尴尬的沉默。这就是 A 为什么不想和 Tinder 上男的谈论读书话题的原因。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敢给这条推文点赞的原因。)
所以我立刻默默下载了这本电子书,随后断断续续用 2 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这本 900 多页的巨著。看完之后觉得非常值得一读,想推荐给所有人。
《米德尔马契》出版于 1871-72 年,是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一部小说。以 1829 年至 1832 年间虚构的中部小镇米德尔马契为背景,探讨了许多主题,包括妇女地位、婚姻的本质、理想主义、自利、宗教、虚伪、政治改革和教育等方面。
最好的自助书建议提炼成 11 条简单的规则 | Mashable (双语机翻译文)
写总结比读更多的书更重要 - Andreas Fragner (双语机翻译文)
最近两周正在重构沉浸式翻译,所以都没怎么顾得上写博客,本周终于写完了, 才有空测试下重构后沉浸式翻译的网页适配情况,在 Buzzing 上读到一篇文章《城市和国家的财富/分离主义的问题》书评,没想到超级超级的长,这篇文章是对简-雅各布斯两本不太知名的书的评论:《城市与国富》: 经济生活的原则》和《分离主义的问题》: 魁北克和对主权的斗争“写的书评。简-雅各布斯最有名的书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她被公认为可能是城市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感谢沉浸式翻译,如果没有沉浸式翻译,我应该不会有耐心读完这么长的英文文章,这是这篇文章双语版本的备份),但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所以无论如何我都想先记下来!
AI 相关:
非女权视角解释目前的男权社会(2007 年):男人有什么好东西吗? (双语机翻译文)
要点:
昨天在 Cloudflare 搭建了 JSONBin 服务,作为持久化存储的方案,今天又总结出了我的工作流似乎还需要一个重要的 Trigger,那就是 Cron 任务,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那么百分之 90 的用例就都被覆盖了。
目前已解决的工作流问题:
我特别喜欢JSON, 因为它真的很小巧和简单,幸运的是,它还是我使用的主要语言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里的一级公民,也太幸运了吧!
我经常用本地的 JSON 文件来存储一些需要持久化的数据,这样可以省掉要调试 sql 或者 redis 的大把时间,而且数据都是明文纯文本存储,搜索,定位问题都很方便,比如整个Buzzing 还有整个Track Awesome List 都只使用 JSON 作为持久化存储的格式。
但是像这样比较大的项目,我会把 JSON 文件存储到 Cloudflare 的 R2 服务里(类似 AWS 的 S3 ),但是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小小的工作流,这些东西通常也需要一个持久化的数据存储,比如一个 RSS 的监控服务,我需要记录哪些 ID 已经被发送过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需求,但是要寻找一个适合的服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今天我尝试搜索了一下 JSON as a Storage 方案,最后决定采用 Cloudfalre 的 Workers 作为 host, 其实也就几十行代码的事,Workers 好就好在一次部署,终生不用再管,所以特别适合这种服务。
1. 视频:TED 演讲 贫穷并不是缺少什么品质,而是缺少金钱
2. 我有争议的观点:Ventura 是 Apple 迄今为止最差的 macOS (双语机翻译文)
3. Slack 是组织信息的反面例子 (双语机翻译文)
从个人性格发展角度上来说,“五大性格”在進入職場大约四年后趋于稳定。同时研究数据还发现,即使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成人的性格特质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2. BBC - 伦理学 - 一般性介绍 (双语机翻译文)
伦理学做的是消除混乱和澄清问题。之后,由每个人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Everything is F*cked》 , 作者之前写过一本《不被操蛋的生活折磨的微妙艺术:过上美好生活的反直觉方法》,我之前分享过我的阅读笔记. 这两本其实都是自助类书籍,对于这类书籍我每次都抱着一种看看这个作者又思考出来什么狗屁来,然后尽量快速阅读。(也就是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阅读,而不是抱着一种阅读真理的态度)
看完这本之后,我会觉得作者的论点有点意思,但又没有提出足够多的论据证明他的论点。但是鉴于这些论点也挺值得探讨,所以我还是想分享一下作者(一个白人男性)的思考。
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我刚发布的沉浸式双语网页翻译扩展后翻译的第一本英文电子书。首先在离线电子书网站导入 epub 文件,使用扩展翻译后保存为离线 html,再使用 html to epub 工具重新导出为电子书,最后发送到 Kindle 和手机上阅读。
此书的观点(通过我的转述)被我的 partner 评价为西方老白男教我们东亚人如何忍受痛苦(事实是教西方 Z 时代如何忍受痛苦)的作品。
4. 宏观经济变化让我不想付钱给你——麦克斯威尼的互联网倾向
1.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的“极度硬核”Twitter 内部 - The Verge
4. 我在 20 年的软件工程师生涯中学到的 20 件事 - Simple Thread
5.Tegowerk - 残酷的乐观主义(和懒惰的悲观主义)